1. 新华社:走近在中国的“洋校长”

      2018年09月11日

      在中国第34个教师节之际,新华社走近在中国的“洋校长”,讲述他们投身中国教育事业的故事。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副校长、来自澳大利亚的古德曼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1976年来华留学,见证了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他老当益壮,每日骑单车上下班。他说:“(按照岁数)我该退休了。但我还有梦想,我还要为建设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出力。”

      以下是有关西浦这位“洋校长”的故事:

      在中国有这样一批“洋校长”,他们因为各种机缘来到中国,又因为中国的魅力选择留在这片热土,投身教育事业。

      澳大利亚人古德曼1976年来华留学,在南京、北京、四川、青海等地开展社会学研究,见证了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年逾古稀,但他仍然担任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术副校长,诠释着什么是“老当益壮”。

      古德曼坚持骑单车上下班。在他眼里,发达的交通网络是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社会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共享单车,还有高铁、地铁,以及服务小型社区的迷你巴士,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按照岁数)我该退休了。但我还有梦想,我还要为建设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出力。”

      位于江苏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拥有1.3万名在校生,以及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职员工。2017年,古德曼从学校中国研究系主任转任副校长。

      “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引入西方现成的知识,告诉中国应该怎么做,”古德曼说,“在中国从事中外合作教育,应当帮助中国找到适合本国的解决方案。”

      (新华社记者眭黎曦 陈席元)

      全文请点击新华社客户端原文:通讯:走近在中国的“洋校长”

      2018年09月11日

      新华社:西交利物浦大学为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要闻聚焦
      bsport专区

      新华社:西交利物浦大学为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华社《新华视点》近日聚焦江南水乡的改革开放“排头兵”——苏州工业园区。 《新华视点》指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

      阅读更多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