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4日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西浦国际商学院(IBSS)经济系江波博士和付亮博士的研究成果《企业投资与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传导渠道》(《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the Shadow Banking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被国际学术期刊《新兴市场评论》(《Emerging Markets Review》)接收并发表。该研究为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提供了新视角:在货币政策收紧时,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比非国有企业受到更大的冲击。
过去 20 年,中国货币政策体系从 “数量型” 向 “利率型” 进行重大转型,以往央行依靠控制货币和信贷总量(如M2、银行贷款总量)调节经济,这与许多国企对利率变化不敏感密切相关。但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债券市场逐步完善,以利率为中介的新型货币政策成为主导,在此变革下,国有企业对利率型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兴起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改变,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收紧时,中国企业投资反应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当货币政策收紧,传统银行信贷下降,影子银行贷款却逆势上升。由于国有企业背后有 “政府背书”,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具有优势,主要依赖传统银行贷款;民营企业为规避传统金融体系限制,更多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融资。因此,货币政策收紧时,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投资明显下滑,民营企业则借助影子银行维持投资,受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收紧后,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远超民营企业,进一步证实了融资渠道差异导致的投资行为分化。?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表明评估货币政策效果不能仅关注 “总量” 指标,还需重视 “结构性” 差异,尤其是企业融资渠道的分化。在金融体系持续演变的当下,若想让利率成为高效的宏观调控工具,推进金融体系改革以提高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更精准的货币政策设计从而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和目标匹配度,成为亟待推进的方向。
江波博士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影子银行、货币政策、生产网络等,其研究成果发表于Emerging Markets Review、Empirical Economic、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等国际学术期刊。
付亮博士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与贸易,其研究成果发表于Emerging Markets Review和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等国际学术期刊。
《新兴市场评论》(Emerging Markets Review)由 Elsevier 出版,是经济与金融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2024 年 JCR 影响因子为 5.6。该期刊聚焦新兴市场的金融研究,致力于发表具有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实证与理论成果。
2025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