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成为别样》发布,深入呈现江村“逆城市化”中的青年力量

2025年09月15日

近日,由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艺术与文化科技研究中心(ACTC)与设计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系(UPD) 联合制作的以研究为基础的纪录片《成为别样:超越既定人生的未被定义的存在》(Becoming Otherwise: Undefined Lives Beyond the Given)正式发布。该片以费孝通先生笔下的“江村”——开弦弓村为现实样本,通过扎实的田野调研与深度的影像叙事,聚焦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与创新,生动呈现了“逆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选择与社区变革。


(江村风貌视频截帧展示)

从学术到影像,以视觉语言转译研究成果

本片创作源自于城市规划设计金键(Kon kim) 博士主持的课题《中国城市青年人才的去与留——解析苏州新移民社会构建和地方营造》(项目编号:RDF-23-02-062)。该研究以三类“返乡青年”——公务员、创业者、驻村大学生为主体,深入探讨了他们如何通过数字创新、非正式治理和社区参与等方式重塑乡村社会结构,突破传统“城乡二元”认知,为构建青年友好型的逆城市化路径提供了重要案例。

(视频截帧展示)

2025年夏天,为了将学术见解传播给更广泛的公众,我院陈一鸣博士与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研究生邵近泽分别担任创意总监和导演。他们与该研究主持人金键(Kon Kim)博士和合作研究员常莹博士一起,包括设计学院的胡宏辰和黎菁,以及国际商学院的米雅琪在内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的支持下,开展了纪录片制作项目,完成了从策划、实地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整个创作流程。

(合照,从左至右):胡宏辰、常莹博士、金键博士、陈一鸣博士、邵近泽)

创作即探索:在真实中捕捉“别样”人生

创作团队通过驻村观察、多次补拍与协同叙事,逐步构建起一个真实而富有张力的青年乡村图景。纪录片基于研究的框架,从“关系性身份建构”,“社会基础设施共建”和“混合流动性”等维度出发,分三章展开叙事:
? 第一章聚焦公务员群体,呈现他们在政策与村民之间建立的沟通桥梁;
? 第二章记录创业者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激活乡村经济与文化;
? 第三章则深入驻地的大学生生活,展现其与乡村社区的深度融合与共同成长。

(田间工作的江村公务员)

(江村咖啡馆青年创业者)

(采访驻地大学生们)

(AFCT学生在田间拍摄的工作照片)

实践驱动创作,影像亦是研究

《成为别样》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场实践导向研究(practice-based research)的成功示范。它体现出影视创作并非被动记录,而是主动的学术探索和知识生产,对常规的研究呈现的超越。每一个镜头,既是研究的视觉延伸,也是创作方法的自觉实践;每一次剪辑调整,皆是对“如何以影像叙事服务内容深度”的持续回应。

未来,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承“实践驱动创作”的理念,积极推进跨跨学科与跨学院协作,运用专业的视听语言,为中国乃至亚洲及全球的社会变迁留下真实、温暖而深刻的故事注脚。

 

(供稿:陈一鸣、邵近泽、Kon kim、常莹? ?编辑:李雯祯? ?图片提供:陈一鸣)

2025年09月15日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