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2025年08月13日
在全球南方的城市贫困背景下,理解气候变化的实际经历变得越来越紧迫,因为即使是小规模的气候冲击也可能对城市贫困者的生计产生重大影响。东南亚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但在城市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仍然代表性不足。响应对更多地方性见解的呼声,我的研究将利用公民对话探讨柬埔寨和印尼的城市气候变化地方叙事。通过分析这些叙事,我们旨在展示地方理解如何揭示东南亚城市人口面临的日常挑战与在变化气候下日益增加的脆弱性之间的相互联系。这项比较研究将突出气候变化如何加剧这些既存挑战,详细描绘其对东南亚城市生活的影响。
项目资金: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RDF-22-02-095),《气候变化的地方叙事》,由美国地理学会资助
研究团队: Daniel Yonto, PhD (XJTLU UPD)
项目周期: 2022年6月 – 2025年6月 (进行中)
随着与不可预测灾害共存的趋势加剧,传统的公共安全和灾害防御干预措施已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设和增强灾害复原力已成为应对和适应这些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的灾害的有效途径。量化灾害复原力可以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因此,本项目旨在使用一套本地化的复原力指标,从能力和资本的角度评估灾害复原力;并提出一种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验证复原力指标的新方法,以识别情境和尺度特定的关键复原力指标。研究结果有望为中国的复原力干预措施提供更全面、直观的科学依据和战略建议,以响应我国在应急和灾害防控方面的战略计划。
项目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研究团队: 宋璟璐
项目周期: 2021.01.01-2023.12.31
相关链接: 台风中的苏州
本项目分析中国地级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它揭示了平衡这两个目标的复杂性,并检查了推动这一过程的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项目资金: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 (RDF)
研究团队: 张乾涛
项目时间: 2023.01
本项目基于最近发表的《自动驾驶车辆与可持续城市:面向2030年的现实展望》(Wang & Oster, 2020),系统回顾了美国和中国自动驾驶车辆技术能力、测试性能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两个不同社会中消费者偏好和与道路交通相关的建筑环境特征,并探讨了中美两国实现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道路交通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和管理策略。
研究团队:Rui Wang (西交利物浦大学), Chuwen Zhong (宾夕法尼亚大学), Shuya Guan (宾夕法尼亚大学) … (人员扩展中)
项目周期: 2024年6月至今
本项目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任轶天博士主持,聚焦智慧城市相关研究。项目旨在探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城市企业家精神如何跨界、转化并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基础设施等技术力量,推动中国智慧城市试验与平台型城市主义的发展。
研究将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展开:杭州——位于长三角上游、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区域;重庆——中国西部的直辖市,幅员辽阔;以及贵阳——西南地区新兴的数字化实验热土。
该项目将提出重要的理论视角,用以探讨城市企业家精神如何塑造智慧城市试验,并通过跨城市比较研究,揭示智慧城市试验的内在机制及其多维影响。此外,研究成果还将产生现实政策意义,为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塑造中国及其他全球南方地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研究团队:任一田
本合作研究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及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UES)的许云青博士主持,聚焦于探讨在城市由快速扩张转向高质量更新的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灵活政策与酌情规划,实现城市功能转型、价值再分配与活力提升。
研究通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及中国的制度分析与国际案例比较,评估包括容积率奖励、开发权转移、土地用途变更等多种灵活工具在不同情境下的优势与局限性、适用性、制度环境及可转移性,并在新出版的专著中提出了一个“激励—约束”一体化模型,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在联合国人居署、北京大学,以及中国地方规划局与规划设计院专家的支持下,该项目为重新定义和实践“灵活性”理念铺平道路,将其视为应对制度僵化、推动高质量城市更新的关键突破,并确保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有效落地。
研究团队:许云青(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钟晟(加拿大温哥华高等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及博士研究生
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Daniel Yonto 博士牵头的合作项目,正通过改善清洁用水获取途径与推动可持续发展,改变柬埔寨丹博奔村(Dambokbun Village)的面貌。该项目“清洁水源,强健社区”重点修复损坏的水泵,并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决策,以确保长期成效。Yonto 博士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修理水泵——更在于赋权居民,推动更广泛的发展。”
除了清洁用水,该项目还致力于提升教育、改善生计和完善基础设施,并计划在未来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以探索更多解决方案。在丹博奔村社区发展委员会等地方组织的支持下,该项目为柬埔寨农村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通过优先保障本地参与,为建设具备韧性和自给自足能力的社区奠定基础。
研究团队: Daniel Yonto 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柬埔寨马德望社区培训与发展组织
项目周期: 2024年7月—至今
研究标题:清洁水源,强健社区
研究团队:Daniel Yonto (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柬埔寨马德望社区培训与发展组织 项目周期:2024年7月至今
随着中国进入低增长时代,几乎所有国内住房市场的房价均出现下跌。本项目拟研究:(1)在住房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城市及业主群体的房价变化趋势;(2)在不同杠杆率条件下,房价下跌对家庭住房财富的影响;(3)住房财富损失与收入冲击叠加时,对不同家庭违约风险的影响机制;以及(4)住房财富损失对家庭投资组合选择与消费行为的影响。
研究团队:Rui Wang(西交利物浦大学) 项目周期:2025年至今
在全球南方的城市贫困背景下,理解气候变化的实际经历变得越来越紧迫,因为即使是小规模的气候冲击也可能对城市贫困者的生计产生重大影响。东南亚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但在城市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仍然代表性不足。响应对更多地方性见解的呼声,我的研究将利用公民对话探讨柬埔寨和印尼的城市气候变化地方叙事。通过分析这些叙事,我们旨在展示地方理解如何揭示东南亚城市人口面临的日常挑战与在变化气候下日益增加的脆弱性之间的相互联系。这项比较研究将突出气候变化如何加剧这些既存挑战,详细描绘其对东南亚城市生活的影响。
项目资金: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RDF-22-02-095),《气候变化的地方叙事》,由美国地理学会资助
研究团队: Daniel Yonto, PhD (XJTLU UPD)
项目周期: 2022年6月 – 2025年6月 (进行中)
基于资本和能力的灾害复原力评估及其情境和尺度特定关键指标的验证:以苏州台风灾害为例
随着与不可预测灾害共存的趋势加剧,传统的公共安全和灾害防御干预措施已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设和增强灾害复原力已成为应对和适应这些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的灾害的有效途径。量化灾害复原力可以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因此,本项目旨在使用一套本地化的复原力指标,从能力和资本的角度评估灾害复原力;并提出一种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验证复原力指标的新方法,以识别情境和尺度特定的关键复原力指标。研究结果有望为中国的复原力干预措施提供更全面、直观的科学依据和战略建议,以响应我国在应急和灾害防控方面的战略计划。
项目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研究团队: 宋璟璐
项目周期: 2021.01.01-2023.12.31
相关链接: 台风中的苏州
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来自中国地级市的证据
本项目分析中国地级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它揭示了平衡这两个目标的复杂性,并检查了推动这一过程的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项目资金: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 (RDF)
研究团队: 张乾涛
项目时间: 2023.01
自动驾驶车辆与可持续城市与区域:中美比较
本项目基于最近发表的《自动驾驶车辆与可持续城市:面向2030年的现实展望》(Wang & Oster, 2020),系统回顾了美国和中国自动驾驶车辆技术能力、测试性能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两个不同社会中消费者偏好和与道路交通相关的建筑环境特征,并探讨了中美两国实现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道路交通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和管理策略。
研究团队:Rui Wang (西交利物浦大学), Chuwen Zhong (宾夕法尼亚大学), Shuya Guan (宾夕法尼亚大学) … (人员扩展中)
项目周期: 2024年6月至今
塑造智慧城市:城市企业主义如何挖掘与驾驭数字化平台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本项目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任轶天博士主持,聚焦智慧城市相关研究。项目旨在探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城市企业家精神如何跨界、转化并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基础设施等技术力量,推动中国智慧城市试验与平台型城市主义的发展。
研究将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展开:杭州——位于长三角上游、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区域;重庆——中国西部的直辖市,幅员辽阔;以及贵阳——西南地区新兴的数字化实验热土。
该项目将提出重要的理论视角,用以探讨城市企业家精神如何塑造智慧城市试验,并通过跨城市比较研究,揭示智慧城市试验的内在机制及其多维影响。此外,研究成果还将产生现实政策意义,为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塑造中国及其他全球南方地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研究团队:任一田
城市更新中的酌情规划与灵活机制
本合作研究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及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UES)的许云青博士主持,聚焦于探讨在城市由快速扩张转向高质量更新的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灵活政策与酌情规划,实现城市功能转型、价值再分配与活力提升。
研究通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及中国的制度分析与国际案例比较,评估包括容积率奖励、开发权转移、土地用途变更等多种灵活工具在不同情境下的优势与局限性、适用性、制度环境及可转移性,并在新出版的专著中提出了一个“激励—约束”一体化模型,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在联合国人居署、北京大学,以及中国地方规划局与规划设计院专家的支持下,该项目为重新定义和实践“灵活性”理念铺平道路,将其视为应对制度僵化、推动高质量城市更新的关键突破,并确保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有效落地。
研究团队:许云青(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钟晟(加拿大温哥华高等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及博士研究生
清洁水源,强健社区
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Daniel Yonto 博士牵头的合作项目,正通过改善清洁用水获取途径与推动可持续发展,改变柬埔寨丹博奔村(Dambokbun Village)的面貌。该项目“清洁水源,强健社区”重点修复损坏的水泵,并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决策,以确保长期成效。Yonto 博士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修理水泵——更在于赋权居民,推动更广泛的发展。”
除了清洁用水,该项目还致力于提升教育、改善生计和完善基础设施,并计划在未来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以探索更多解决方案。在丹博奔村社区发展委员会等地方组织的支持下,该项目为柬埔寨农村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通过优先保障本地参与,为建设具备韧性和自给自足能力的社区奠定基础。
研究团队: Daniel Yonto 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柬埔寨马德望社区培训与发展组织
项目周期: 2024年7月—至今
研究标题:清洁水源,强健社区
研究团队:Daniel Yonto (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柬埔寨马德望社区培训与发展组织
项目周期:2024年7月至今
中国低增长时代的住房财富变动及其对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
随着中国进入低增长时代,几乎所有国内住房市场的房价均出现下跌。本项目拟研究:(1)在住房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城市及业主群体的房价变化趋势;(2)在不同杠杆率条件下,房价下跌对家庭住房财富的影响;(3)住房财富损失与收入冲击叠加时,对不同家庭违约风险的影响机制;以及(4)住房财富损失对家庭投资组合选择与消费行为的影响。
研究团队:Rui Wang(西交利物浦大学)
项目周期:2025年至今